协和主任话科史|妇科内分泌与生殖中心郁琦:
来源:协和医生说(北京协和医院)
因为有了女性,人类才得以生生不息;因为有了女性,世界才变得色彩斑斓。
妇科内分泌与生殖关乎女性一生、关乎人类繁衍、关乎社会发展,是生命科学领域最复杂的学科之一。
让我们通过,北京协和医院妇科内分泌与生殖中心主任郁琦教授的主题演讲一起回顾,协和妇科内分泌与生殖中心的发展历程。
林巧稚规划创建协和妇科内分泌专业组
葛秦生成为中国妇科内分泌事业第一人

林巧稚(左一)、葛秦生(左二)查房
在林巧稚教授的规划指导下,葛秦生教授自1956年起专攻妇科生殖内分泌学,并带领张以文教授和谷春霞教授建立了妇科内分泌专业组。三位教授也成为了协和生殖内分泌学科的创始人,开辟了中国妇科内分泌的发展道路。

葛秦生带领妇科内分泌专业组医生讨论病例,左起:徐苓、葛秦生、林守清、谷春霞
中国妇科内分泌事业第一人,如今已104岁高龄的葛秦生教授当之无愧。葛教授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曾担任WHO人类生殖研究北京协作中心主任。在低剂量口服避孕药的研究、性发育异常分类法的建立、绝经期小剂量激素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以及生殖内分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均取得显著成绩,为我国生殖内分泌学科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妇科内分泌与生殖中心全体医生为葛秦生教授祝寿
这是葛教授百岁华诞时,中心全体医生为她祝寿时的合影。作为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葛教授在她6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培养了无数优秀的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如今我国妇科内分泌领域的专业医生大多都是她的学生,或者学生的学生。

妇科内分泌与生殖中心编年史
在葛秦生教授的带领下,我们脚踏实地前行,一步一个脚印,在月经相关疾病、不孕不育辅助生殖技术、性发育异常、生殖衰老和更年期管理四大领域都组建了专业团队、开展了深入研究、培养了众多人才,实现了长足发展。

妇科内分泌与生殖中心牵头制定、更新的妇科内分泌多项疾病指南
从基本诊疗方法到试管婴儿,圆女性母亲梦
基础体温(BBT)测定是妇科内分泌最基本的诊疗方法之一,最早在50年代由葛秦生教授率先应用于临床。
张以文教授在国内率先引进了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控理论。1987年,她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脉冲疗法治疗下丘脑性闭经,并使患者成功妊娠。她也是Gn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较早的倡议者。张以文教授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参与国际绝经协会、亚太绝经联盟活动,并推动建立了中华医学会绝经学组。

2001年,北京协和医院辅助生殖中心成立,这里成为妇产科辅助生育与产前诊断中心
2001年10月,葛教授以80多岁的高龄全身心投入试管婴儿中心(IVF)的创建工作。她考察了IVF发源地英国奥德汉姆总医院,带领相关人员四处奔走,克服无场地、无技术、无人员、无资金的困难,在协和老楼7楼0层挤出一小块地方开展试管婴儿工作,推动了中国辅助生殖领域的发展。

筹建初期,医院选派了三位医生分别前往新加坡、日本和澳大利亚学习最先进的辅助生殖技术和理念
经过20年的努力,生殖中心各项业务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们一方面改进促排卵方案,一方面改进试验室环境,使试管婴儿技术不断进步,试管妊娠成功率不断提高。尽管我们有许多高龄、卵巢功能差、辅助生殖反复失败的患者,协和的复苏周期妊娠率仍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新鲜周期妊娠率也处于国内较高水平。
2019年,妇科内分泌与生殖中心整建制搬迁到西单院区后,硬件条件更是得到显著提升:病房床位扩大至18张,拥有6个手术日。从前做试管婴儿、妇科内分泌手术要排队很长时间的情况已成为历史。
从性发育异常葛氏协和分类法,到首个运动员性别鉴定实验室
葛秦生教授领导的性发育异常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一直居于国际先进水平。80年代,她首次彻底抛弃假两性畸形的混乱概念,根据疾病病因分类,创新性地提出性发育异常疾病的中国分类法,被称为“葛氏协和分类法”,这一观念比国外提前了10多年。